南部戰(zhàn)區(qū)海軍某技術總站一級上士鄭曉強:用光影追逐深藍航跡

來源:解放軍報 作者:鄭曉強 責任編輯:林詩清 2025-04-26 07:14:05

用光影追逐深藍航跡

■南部戰(zhàn)區(qū)海軍某技術總站一級上士 鄭曉強

fe9f1cb709b96a58128b94623080177c.jpg

鄭曉強參加上級組織的優(yōu)秀政治教員比武。鄒迪 攝

前不久,我參加上級組織的優(yōu)秀政治教員比武時,播放了一段視頻,輔助講解人民海軍武器裝備的快速發(fā)展——

藍天白云,海水澄澈。軍港內,三型主戰(zhàn)艦艇一字排開,按海軍最高禮儀懸掛滿旗,儀仗兵身姿挺拔,目光如炬……

這段視頻,是2021年我參加海軍三型主戰(zhàn)艦艇集中交接入列活動時拍攝的。站在講臺上,跟隨著畫面內容,我將近年來海軍軍艦裝備的革新與發(fā)展娓娓道來。盡管已經過去了4年,但見證“國之大事”的那份自豪依然充盈心間。

追光而來,沐光而行。我的“胸前榮譽墻”上,一枚枚五顏六色的略章,仿佛鏡頭中五彩斑斕的光影,記錄著14年的軍旅歲月,也定格著我曾經有幸置身的人民海軍的榮耀時刻。

2012年,我大學畢業(yè)后應征入伍,被分到技術總站。下連之初,接連碰壁:沒能如愿報考軍校,感情生活也有些波折。作為單位的給水工,搬水管、除管銹、涂油漆成為我的工作常態(tài)。垂頭喪氣的我,做什么事都提不起勁頭。

e196608b34126892800008f05b353986.jpg

鄭曉強工作留影。鄒迪 攝

那一天,《解放軍報》上一篇《龔天琴:西沙“微笑天使”》的稿件吸引了我的目光——稿件講述的是西沙醫(yī)院護士龔天琴的故事。龔護士對每名前來取藥、輸液的戰(zhàn)士都報以甜甜的微笑,空閑時還會陪戰(zhàn)士們聊聊天。戰(zhàn)士們都說,西沙的太陽毒、海風澀,但龔護士的笑特別甜,因此稱她為“微笑天使”。

“為什么你能成為‘微笑天使’,而我感到郁悶……”讀完文章后我心緒難平,突然有了傾訴的愿望,于是給龔護士寫了一封信。我不知道她的地址,只好在信封上寫下“海軍西沙醫(yī)院龔天琴收”。

原以為這封信會石沉大海,沒想到1個月后,我的“漂流瓶”竟然真的被龔天琴“撿”到了。她在回信中寫道:“成功是相對的,當兵幾年,并不是上軍校提干或者當典型、奪冠軍才算成功。軍營沒有平凡的崗位,每個崗位都能創(chuàng)造精彩……”這些道理,其實我都明白,可從龔護士的文字中,我仿佛看到她溫暖的微笑,像一道陽光照進我內心灰暗的角落。

那是烙印在我心中第一個簡約而生動的“光影”畫面——在信的結尾,龔護士畫了一個“笑臉”。

與龔護士的書信往來,讓我得到開導和鼓勵,在重振信心、重燃斗志中悄然發(fā)生著改變。2013年底,我被評為優(yōu)秀士兵,榮獲嘉獎,還在同年兵中第一個入黨。

站上頒獎臺的那一刻,我的腦海中浮現出龔護士畫的那張“笑臉”——即使是一名普通的士兵,也能在平凡崗位上綻放光芒。

從給水工崗位走上頒獎臺,我在蛻變中重新認識了自己。那一次,在大學學習新聞專業(yè)的我,以“專業(yè)視角”發(fā)現單位打造的戰(zhàn)斗文化品牌很有特點,撰文后在《解放軍報》刊發(fā)。沒過多久,我被推薦去俱樂部學習攝影攝像技術,負責單位的新聞報道工作,按下了自己追光逐影的“啟動鍵”。

9df6341e7ee665a772df7fa7387450b2.jpg

鄭曉強的勛表。汪武雄 攝 

2017年,單位的一位高級工程師找到我,希望能協(xié)助他們拍攝某新型裝備的照片資料,參加專家組考核評審。對裝備進行仔細觀察后,我查閱了相關資料,擬制拍攝方案,通過搭建支架和滑軌,在多個機位“排兵布陣”,力求全方位展現裝備的內外部結構。

拍攝過程中,我發(fā)現裝備的機械設備運行時噪聲很小,拍攝時我甚至可以聽見快門的聲響。幾年前,我曾拍攝過類似裝備,運行后要大聲說話才能和旁邊的人交流。那一刻,我不由得驚嘆新裝備內部結構之精密、集成控制系統(tǒng)之完備,感嘆海軍裝備現代化進程的“加速度”。

2021年3月,我接到命令,參加1個月后海軍三型主戰(zhàn)艦艇集中交接入列活動的拍攝任務。作為一名基層新聞報道員,能夠親歷海軍武器裝備發(fā)展的“高光時刻”,我倍感榮幸,激動不已。

為了確保當天拍攝順利,我前期多次進入軍艦熟悉環(huán)境,在狹窄的舷梯爬上爬下。艦上艙室很多,我好幾次都迷了路。經過多次走位,我逐漸摸清軍艦內部構造,一一確定了拍攝機位。

終于到了交接入列活動那一天。到達既定機位后,我迅速架好三腳架,不斷調整參數。鏡頭中,五星紅旗冉冉升起;耳畔,國歌聲雄壯激昂。我能感覺到心跳抑制不住地在加速,努力讓操作攝像機的雙手保持穩(wěn)定。

后續(xù)活動接連展開,我扛起10多斤重的攝像設備前往軍艦的各個機位,力求捕捉到每一個鮮活的細節(jié),為活動留下完整的音視頻素材。

活動結束后,官兵們紛紛在現場打卡合影,歡呼聲、笑聲此起彼伏。大家的喜悅也感染了我,疲憊頃刻間煙消云散。

走下軍艦,我回頭望去,巨大的艦體就像高聳的鋼鐵城堡,令人肅然起敬,更令人心生自豪。艦艏處軍旗獵獵,軍艦最高處,五星紅旗迎風飄揚。

2021年冬天,我到北京出差,在一個周末走進了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。

漫步展廳,像在讀一本立體生動的軍事歷史教科書。在“構建適應履行使命要求的裝備體系”展區(qū),我看到了海軍三型主戰(zhàn)艦艇集中交接入列活動的巨幅照片,照片下方的顯示屏上,循環(huán)播放著活動當天的一段視頻。

694dd804a28ea2da8553908dd9784e15.jpg

鄭曉強進行設備計量檢定。許俊 攝 

那是我拍攝的畫面!我的視線有些模糊,仿佛聽到胸口“咚咚”的心跳聲。我請一名熱心的參觀者,以展區(qū)板塊為背景,幫我拍照留念。

那是一種奇妙的感覺:我在記錄歷史的同時,也在被歷史記錄著。

因為這次拍攝經歷,我收獲了“胸前榮譽墻”上一道特殊的“光影”——一枚以紫紅色為背景、鑲嵌著銀色長方形的“重大專項任務經歷略章”。

這些年,人民海軍武器裝備發(fā)展駛入前所未有的“開闊水域”,一系列大國重器相繼亮相。我有幸一次次置身現場,作為親歷者和傳播者,希望能以一光一影、一幀一畫,為波瀾壯闊的強軍征程定格一個個精彩瞬間。

那一年,我參與某型潛艇的試航拍攝任務。潛艇內部結構復雜精密,我手持相機,小心翼翼地穿梭在狹窄的通道中。隨著潛艇緩緩下潛,周圍變得格外安靜,只有儀器發(fā)出的輕微聲響在耳邊回蕩。

新設備集成程度高,試航過程并非一帆風順,但官兵們沉著冷靜地應對各種突發(fā)情況。緊張的氛圍中,我全神貫注地捕捉每一個精彩畫面,從潛艇的高速航行到各種設備的精準操作,從艦員們的專注神情到團隊間的默契配合……我用鏡頭記錄了潛艇裝備試驗的進展,也見證了深海勇士的無畏風采。

84e596b9d628da474337cc9f7e4b60f6.jpg

軍艦結束訓練返回母港。鄭曉強 攝 

搏擊風浪,走向深藍。很幸運,能夠在這個偉大的時代,成為海防一線的新聞報道員,為新時代人民海軍在強軍路上邁出的堅實腳步留下光影?;厥啄切┳饭庵鹩暗娜杖找挂?,忙碌時有時會產生歇歇腳、松口氣的念頭,但從鏡頭里看到戰(zhàn)友迎著烈日為軍艦除銹保養(yǎng)流下的汗水,看到軍艦乘風破浪時飛濺的浪花,看到導彈發(fā)射的壯美弧線,內心就充滿了澎湃的力量——是人民海軍不斷延伸的藍色航跡,是戰(zhàn)友扎實苦練的拼搏付出,才讓我有幸記錄歷史、見證榮耀,更激勵著我用鏡頭繼續(xù)“講”好新時代人民海軍的強軍故事。

(曹東南整理)

輕觸這里,加載下一頁

分享到


分享到微信朋友圈×
打開微信,點擊底部的“發(fā)現”,
使用“掃一掃”即可將網頁分享至朋友圈。